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家博物馆展厅VR,以及国家博物馆展厅平面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本文目录一览: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一本火山教科书
2020年12月21日国家博物馆展厅VR,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名镇的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达到国家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首次成功定级为“国家三级馆”,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火山地质类博物馆。博物馆集当下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VR、AR的体验互动,虚拟现实、情景再现等技术配合鲜活的科学研究,打造穿越远古,体验传奇的视觉盛宴。
图说国家博物馆展厅VR:五大连池老黑山 来源国家博物馆展厅VR:网络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总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设计充分运用国家博物馆展厅VR了五大连池独有的天然元素,是以喷气锥(碟)为整体形状,以五个溪水相连的火山堰塞湖为整体构造,形成国家博物馆展厅VR了火山元素突出、构造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走进博物馆的大厅,迎面而来的是倾斜而下的熔岩流淌造型画面,仿佛在告诉我们,火山是这里的主宰。
在矿泉展厅,人们还可以了解到从五大连池老黑山的火山心脏中流淌出来的名贵矿泉,是罕见的珍贵低温铁质重碳酸矿泉,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被称为“药泉”而名扬天下。因此,五大连池获得了“中国矿泉水之乡”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还再现了五大连池地区特有的民族和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火口之一寺——五大连池钟灵禅寺等。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初秋邂逅京城这些展览,尽享艺术魅力
8月的京城上新一波展览国家博物馆展厅VR, 处暑过后暑气渐消国家博物馆展厅VR,一起出门走走,周末相约去看展吧!
01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2年8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本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110周年系列展览之一,是继国博“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后的又一重磅大展,从文物保护方面讲述了国家博物馆典守文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历程。
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分为“业界先声”“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远”“观往知来”五个部分,从多维度介绍了国博一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展览内容翔实,将国博文保的大量档案与展品相结合,介绍了多组重要文保成果和重大工程项目,并在展览图文中穿插文保工作背后的趣闻轶事,以生动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国博文保人的深稽博考和坚守奉献。
展览时间:2022年8月10日起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2展厅
02
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诸乐三 希斋印痕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浙江安吉人,自幼酷爱传统艺术,后赴沪求学,师从吴昌硕,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他的绘画作品多有题画诗,诗意与画境互为点化生发,相得益彰,意蕴横生。他还对楷、行、草、隶等各书体都有全面研究,尤以篆书和甲骨文更具个人风貌。
为纪念诸乐三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北京画院、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艺者仁心——纪念诸乐三诞辰120周年艺术展”于2022年8月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共汇集作品九十余件,从“诗文书画有真意——诗画”“山川灵秀集腕底——书法”“博雅通达求巧意——篆刻”“以艺为家桃李芬——教学”四个角度入手,全面回顾诸乐三的创作经历和艺术人生。
北京画院此次展览也成为纪念诸乐三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发站。
展览时间:展览持续至9月18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03
一起向未来——新华社双奥主题图片展
8月8日,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和新华社中国图片社联合承办,伊利集团、月星集团共同参与的“一起向未来——新华社双奥主题图片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序篇、冬奥篇和冬残奥篇三部分,展出了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的150余幅照片,立体、生动地展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冰雪赛事、冬奥和冬残奥设施以及志愿者服务的精彩瞬间。
本次展览同步推出VR虚拟展厅,观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在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同步欣赏展览。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观众可通过中华世纪坛官方渠道预约免费参观。
展览时间:展览持续至9月1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04
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
迥然不群的绘画方式,一生只卖出一幅画,贫困潦倒的“精神病人”,疯狂的天才……当这些标签汇聚在一起,就是梵高令人唏嘘的一生。梵高的作品在生前有多么地不被认可,就在今天有多么地受人喜爱与追捧,难怪有人说“一生总要看一次梵高真迹”。现在,一睹梵高真迹的机会,真的来了!展览中不仅将看到梵高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园丁》,还将与莫迪利亚尼、毕加索、马蒂斯等46位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62幅艺术珍品,讲述百年欧洲艺术的发展与流变。
展览时间:展览持续至10月30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温馨提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景点、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全员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更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在家也能‘行万里路’”
“在家也能‘行万里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国家博物馆展厅VR,观众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体验VR数字博物馆项目。新华社记者 周 义摄
足不出户看展览
今年暑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博物馆展厅VR的张先生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给孩子安排了丰富国家博物馆展厅VR的历史课。“博物馆是宝贵的教育场所,如今全国各地有了不少数字博物馆,我不必带孩子出游,在家也能近距离看文物、学历史,帮助孩子拓宽眼界。”
张先生介绍,他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VR展,沉浸式地欣赏到琳琅满目的文物,同时能收听语音讲解、完成游戏互动。记者了解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VR展有“大唐遗宝”“彩陶中华”“晋祠”等不同主题,进入展览页面,访客动动手指就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参观内容。例如,“大唐遗宝”展览有“典章器用”“美食美器”“玉容霓裳”等不同板块,访客不仅可以直接选看喜欢的部分,还能通过放大文物来感受具体细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除了生动的动画讲解,还让访客完成互动游戏。据悉,线上互动游戏以3D画面显示,这不仅可以让访客直观感受修复细节,还能犹如身临其境,帮助人们深度了解历史文化信息。“VR展带来丰富、逼真的体验,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数字博物馆让人在家也能‘行万里路’。”张先生说。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近日发布的《2022文博数字化报告》显示,云展览和数字展览成为文博数字化发展的新亮点。2021年全国博物馆策划推出线上展览3000余个,网络总浏览量超41亿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观展走近历史。
虚拟形象创新传播
不久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名特殊的新员工上岗了。她叫“艾雯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能,熟知国家博物馆内的文物珍品。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一名“虚拟数智人”。
有趣的是,在发布视频中,“艾雯雯”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与馆藏文物产生了神奇感应,让文物“活”了起来。例如,海晏河清尊上的白釉海燕变成了“艾雯雯”佩戴的珍珠耳钉,引发不少网友点赞。
今年6月,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公司联合打造了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其原型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迦陵频伽”。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磨细节,“伽瑶”身穿古代服饰,外在形象亮眼,还能实时做出表情。在“伽瑶”亮相的发布会上,伴随着复原古乐风韵的音乐,她表演了一段优美的敦煌舞。
据了解,基于“云游敦煌”小程序构建的敦煌文化知识图谱,“伽瑶”成为“云游敦煌”的数字讲解员,随时随地跟线上游客交流互动,带着更多人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
“大家看,这里是北京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灵魂所在……”北京市文物局联合腾讯公司近日发布“数字中轴”概念先导片。该视频以虚拟动画人物为导引,将新颖的内容触达更多年轻人。据悉,“数字中轴”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游戏技术、人工智能等,打造北京中轴线创意内容新形式,具体包括线上数字博物馆和线下数字沉浸展两大板块。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认为,虚拟数字人接连涌现,是数字文化的发展趋势,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服务体验。未来逛博物馆,或将看到更多的虚拟人提供文化服务。
关于国家博物馆展厅VR和国家博物馆展厅平面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