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企业展厅,多媒体展览,虚拟现实VR,展馆展示

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感悟)

多媒体展厅概况 2022年08月14日 行业新闻 108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感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信号:373946054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本文导读目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来到四层后我被名为“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的展厅所深深吸引,展厅里面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的展示,这些礼品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中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受礼厅出来再往里走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展厅,这里的雕刻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透露出原始朴拙的生命和自然之美。我深深的觉得非洲雕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与非洲传统宗教、道德伦理、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

谁能帮我发下去国家博物馆的感受和体会作文500至600字写出来有重赏

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1月去北京参加纪念铁道兵成立60周年大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有幸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和中国国家大剧院。2011年11月来北京参加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有机会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真感不虚此行。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这位曾在铁建工作过的热心人亲自安排,我们才有了这次参观的机会。2011年11月17日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和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程。 

都馆长的安排使我们免除了排队安检的繁锁。在参观大厅里他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国博的情况。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3年的改建扩建,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在众多的展厅中我们只是对“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馆进行了粗略的参观和了解。 

漫 步在古代中国的10个展厅中,2500多件展品见证了远古时期到明清间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脉络。如仰韶文化鹰形陶鼎、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淘釉、明万历太后凤冠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我们更加敬仰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熣灿的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请采纳

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感悟)

跪求一篇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1000字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

2010

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

有上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

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

“宏伟”:

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

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

给人一种

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

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

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

但我不知道,

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

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

票的人群

(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

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

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

12

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

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

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

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

(为了找入口,

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

半圈!

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

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

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

外面有一尊

9.5

米的青铜孔子像,

在我看来,

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

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

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

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

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

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

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

整体感觉非常明亮、

优雅,

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

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

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

移步向前,

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

品的柜台,

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

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

巨大、

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

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

把台阶分隔开。

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

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

半的展厅——比较大,

而且初看之下,

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

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

造像上的华丽色彩、

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

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

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

隔着昏暗的走廊,

一方巨大、

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

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

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

你才能直接的感

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

他们对神的敬仰,

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

(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

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

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

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更大的博物馆里!文化,

跨越了时间、

空间,

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

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

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

中国古

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

瓷器馆不大,

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

到清朝,每个时期更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

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

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

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

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

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

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

沿阶而下,

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

德国画家希

克的作品《海因里希

.

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

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

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

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

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

的长颈鹿模型、

19

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

18

世纪的钢笔插

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求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开头

今天我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那里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它的美丽深深打动了我

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要真实,400字。急急急急急急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我们由学校组织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去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早上六点四十乘着车,那时天还黑着,可是我们心情十分愉快。踩着黎明的脚步向目的地走去。在我们坐车的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对博物馆的向往。

3小时多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一下车就有一个导游姐姐,由导游的带领我们有序的排好了队伍,六所学校的队伍人非常多,但是我们的队伍还是很整齐的的一起向里走去。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七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肩膀。铜门楼梯,反复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着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和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想已经家喻户晓了吧。比喻着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把。

我们参观了中国的历史,春秋,隋朝,唐代的历史等,其中最令我感到有兴趣的还要属复兴之路了。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之一部分,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索救之国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新时代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第四部分,建设是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主义社会

观完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新时代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带这在这里领导者人民打仗。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新时代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观看了博物馆之后,我心中的一个信念更加的强大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效力。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五。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我们去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户外阴沉的天气和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午,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我们驱车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进门,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我就被国家博物馆雄伟的建筑、大方的格局所吸引,真是太壮观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远古时期,从元谋人的牙齿,北京人的头盖骨中我们发觉了祖先们曾经生活的气息,那么鲜活炙热。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商夏西周时期,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中看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以当时经济的发达。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接着,我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局面动荡,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我们从精美的青铜鼎和吴越兵器中看到了手工业的发达。

然后,我们进入了秦汉时期,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从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中看到了专制封建王朝的霸气与秦始皇的气宇非凡。秦汉时期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才干。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间展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隋唐五代时期展馆;夏辽宋金时期展馆;明清时间——青花瓷艺术的高峰展馆。期中隋唐五代时期最为繁荣昌盛。百姓和乐,国泰民安……。

这次的国博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

用这样的纸一片半。写一篇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500--600字的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我们由学校组织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去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早上六点四十乘着车,那时天还黑着,可是我们心情十分愉快。踩着黎明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的脚步向目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观后感的地走去。在我们坐车的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对博物馆的向往。

3小时多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一下车就有一个导游姐姐,由导游的带领我们有序的排好了队伍,六所学校的队伍人非常多,但是我们的队伍还是很整齐的的一起向里走去。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七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肩膀。铜门楼梯,反复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着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和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想已经家喻户晓了吧。比喻着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把。

我们参观了中国的历史,春秋,隋朝,唐代的历史等,其中最令我感到有兴趣的还要属复兴之路了。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之一部分,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索救之国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新时代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第四部分,建设是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主义社会

观完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新时代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带这在这里领导者人民打仗。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新时代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观看了博物馆之后,我心中的一个信念更加的强大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效力。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标签

复制成功
微信号: 373946054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373946054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373946054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