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以及中国美术馆 油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国美术馆最近有什么油画展览?
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的西班牙展览“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艺术珍品展”于2007年6月29日至8月24日举行。故宫博物院里还有一个比利时500年来与中国交流的展厅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是200多米的走廊。这两个国家的艺术作品应该很好地相互呼应。
去中国美术馆的网站上看看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你就知道中国美术馆油画展厅的作品了。
中国美术馆开设钱松_纪念展,里面收录了钱松_哪些作品?
中国美术馆开设钱松纪念展里收录了钱松的,红岩,江南春,湖上小景等作品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经典作品有哪些
雕塑作品《前赴后继》
作者:郎钺 谈强 曹天龙上榜理由:作品风格坚实凝重,场面恢宏,人物形象鲜活富于动感,气氛紧张动荡。与以往此类题材多见的英雄颂歌式的表现形式相比,《前赴后继》雕塑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着重描写战斗的惨烈和惊心动魄,从战斗场面的一瞬中投射出作者对生命与死亡,战争与和平这一宏大主题的深刻思考。是近些年较为少见的现实主义实力派雕塑力作。作品陈列于中国美术馆正厅中央,是本次美展中更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油画作品《我们都是神 *** 》
作者:谷刚上榜理由:作品手法洗练,构图大胆。用色明快而微妙,蓝天白云、戎装白马俨然一副打靶归来的美丽画卷。画面虚实穿插,看似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实则严谨考究。画面中马占据了构图的一大部分,而人在马前有说有笑表情欢喜而充实,人与马的关系自然和谐。马背上的枪弹水壶点出了画面的主题。作品手法精湛造型准确,是此次美展中较为抢眼的优秀作品。
油画作品《永恒的歌》
作者:金凤石上榜理由:作品描写的是一群小演员正穿着红军的服装在演唱革命歌曲的情景。作品氛围清新欢快,似乎能听到他们的歌声。孩子天真欢乐笑脸中洋溢的欢乐与这身红军时代的服装产生了有机的联系,使我们联想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革命之火代代相传的深刻寓意。是本次展览中最为成功的儿童题材作品。
雕塑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
作者:李象群
上榜理由:雕塑手法精湛传神,将毛泽东同志胸有成竹大步向前的气魄刻画的入木三分,神态与性格塑造更是惟妙惟肖,动态生动自然。作品尺幅不大却气势磅礴,衣纹刻画洗练洒脱形式感极强,是本届美展雕塑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水彩作品《绽放》
作者:李利民
上榜理由:在毕业或庆祝成功的时候通常会以集体扔帽欢呼作为抒发感情的方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这一情景会重新唤起我们深藏在心底的那段青春岁月。作品人物动态刻画生动,用笔畅快淋漓。画面下方人群与上方广阔的天空形成了疏密松紧的形式关系。而扔起的军帽则为天空点缀上美丽的图案,使得整幅画成为了一首充满浪漫情怀的诗篇。
油画作品《银箭》
作者:陈坚
上榜理由:作品表现的是林彪领导的第四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向松花江进军的历史事件。作品构图考究,透视关系严谨准确,将雪地行军的状态刻画的身临其境。能将朝阳、天光与雪地反光这几种特殊光线的关系处理的和谐而自然,体现了画家深厚扎实的写实功力。作品争议之处在于其内容所刻画的是在历史上存在争议性的人物。这在以往的官方美展上是尽可能避讳的题材。此作品在本届美展上的亮相体现出我国政府在文化政策上更加走向开放和自由。尊重历史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所以此作品除技法精湛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色粉作品《黄土情》
作者:李虹 张征沂
上榜理由:作品刻画了八个黄土地上的武警女战士。他们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各个如花般美丽。却把这如歌的青春献给了那片苍茫的黄土高原,并在黄土地上扎根结果。这样的内容使作品表现力不言而喻。人物的年轻美丽与身后黄土高原的苍凉伟岸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冲突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作品材料使用色粉笔创作,材料的特性将黄土的质地表现的惟妙惟肖,塑造出的人物带有明显的朦胧感,似乎也沉浸于高原的沙尘中。
雕塑作品《支前》
作者:王洪亮 聂义斌
上榜理由:雕塑作品运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生动画面。造型手法简洁洗练,人物排列富于变化。画面中老中青三代人齐上阵为革命贡献力量的画面是本件作品的亮点。人物塑造形体扎实精确,体现了深厚的造型功底,衣纹塑造大刀阔斧极富形式感。是一件精彩的写实主义作品。
油画作品《雷锋来到我们连》
作者:袁来
上榜理由:作品表现的是战士们在绘制以雷锋为主题的黑板报时的情景。画面以黑板报为背景,人物在此基础上的轮廓近似于剪影极富表现力,画面形式充满趣味性。形式巧妙而合理,将军营文化活动场面描绘的有血有肉。如果作者不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所以这是一件有生活、有内容的优秀油画作品。
油画作品《两弹元勋》
作者:骆根兴
上榜理由:作者在油画布上用黑白线条将两弹元勋们生动的描绘出来,使整张画面的精神气息显得更加单纯而崇高。画面形式素雅,虽然是油画但却有着国画中水墨写意的意境。这是油画技法和形式上的全新尝试,这种尝试为油画添加了更多的中国特色。同时使得画面有一种未完成感,而这种未完成感却给了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似乎比面面俱到更加回味无穷。
中国美术馆的著名作品和它的来历
油画家广廷渤创作的《汗水·钢水》一直是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之一。近日,该作品的两个孪生兄弟——两张画作原稿将出现在2006荣宝春季油画专场。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武劲介绍,5月10日起,荣宝2006油画春拍将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预展,5月14日上午拍卖,其中有广廷渤的一组两幅《汗水·钢水》。两件作品分别描绘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钢铁工人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坐姿,手中端着一个搪瓷水杯;另一个站立,正在拿饭盒喝水。 它们是中国美术馆那幅著名作品《汗水·钢水》的原稿。只不过,那幅画的是三个钢铁工人,这两幅画是将其中的两人分别进行单独描绘。广廷渤的《汗水·钢水》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武劲说,中国美术馆的那幅《汗水·钢水》价值2000万。即将拍卖的这两幅画作保守估价为250万至350万元。
中国美术馆中有哪些 名画
久已没有展览消息的美术馆并没有真正的消停。昨天下午,美国最著名的风景画家绘制的《月光》运达北京,并且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进行馆藏。昨天下午,美术馆内外由于一些车辆的进进出出,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注意,好些观众都在美术馆门口向里探望,他们以为又有新的展览即将布展,而实际此时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世界著名画家维利女士新作《月光》的捐赠仪式正在馆内举行。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这位高龄女画家和她的作品,维利女士身着白色西装,表现得雍容大度,据了解她曾是克拉克·盖博的前女友呢!据中国美术馆收藏部有关人士介绍,维利女士是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海洋风景画家,全世界大约有400万人收藏她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美国近20年来的历任总统以及法国卢浮宫等著名博物馆。此次中国美术馆有幸收藏到她的《月光》,也是首开国内先河。
、下图是中国美术馆于2005年11月26日在北京展出的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罗中立(当时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价格为400多元。尽管美术馆收藏作品支付的仅仅是材料费,但对画家来说,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心。
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他家附近的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罗中立回忆当时:“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后来,他画了守粪的农民,之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又名《父亲》)。
作为《父亲》的“伯乐”,栗宪庭回忆说:“发现《父亲》其实很偶然。1980年,罗中立创作完油画《父亲》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当时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术》杂志社领导去参加了,带回来一些照片。我是《美术》杂志的责任编辑,有发稿权,在办公室看见《父亲》照片时,我跟罗中立并没有交往,之前只是刊发了他的女知青图等作品。但《父亲》让我特别震动,画的尺寸是用画伟人的规格,画里的农民父亲形象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虽然当时他还是个学生,我还是在1981年第1期《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栗宪庭当时也是顶着压力刊发《父亲》的,但让他欣慰的是,《父亲》得到了中国青年美展很多评委的认同,随后《父亲》被评了一等奖。
当然,在那个年代,这幅画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有些批评家说,《父亲》“污蔑了中国农民的形象”,“没有反映解放后中国农民的新变化”。于是,油画《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的修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是“文革”期间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有害的思想流毒还远未肃清,对油画《父亲》的影响也不能幸免,圆珠笔这个小小细节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细节深刻地诠释了油画《父亲》本身产生的历史,成了《父亲》的胎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外延意义比用文字来解释要好得多。
2005年,已是四川美院院长的罗中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要重画《父亲》。他说,“当时《父亲》的社会性更胜过艺术性。如果在20年之后的今天,让我再画《父亲》,我会更多的从绘画、艺术本身来构思,不会还是社会属性很多的那种东西”。
油画《父亲》所承载的东西是不可能重写重画的。《父亲》一旦诞生了,它就属于历史了。我赞同当年大胆推荐《父亲》的资深艺术批评家栗宪庭的观点,“重画《父亲》没有意义,即使是画一个当代农民父亲形象也无法超越当年的《父亲》”。我想,甚至连那个不伦不类的圆珠笔都不能修改。它可能是败笔,是政治符号。但它佐证了“文革”后,中国艺术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艰辛;它让我们今人反省,不要走回头路,不要重演历史的笑剧。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