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建设功能性体验,三个方面
校史馆以叙述学校发展历史为重点,主要区域一般划分为三部分,即过去、现在、未来,全方位展示学校的物质与精神的总体形象,督促全校师生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校史馆的建设是学校的文化工程之一,学校在选择校史馆地址时,要有前瞻性的考虑。
校史馆不仅是展示、陈列学校历史,还有教育、宣传、研究以及交流等多重功能,从校史馆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校史馆具有档案馆、博物馆、研究院三重属性。
宏观角度,外形设计上,应该是有个象形的,更好有个重要意义;内部框架结构上,要考虑更大空间的利用。在用料上,是否应该考虑环保,自然的材料 在内部的设计上,我们可以考虑按历史的发展、或是其他来设计。
校园墙面的装饰设计 一般会进行必要的装饰,墙面装饰不仅具有点缀的功能,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墙面,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校园和学生教育的环境中,校园文化校史馆墙面设计在创造具有学生特征的艺术氛围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镜片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主要体现在材料、光学设计和镜片膜层三个方面。 眼镜镜片从功能性上可以分为日常普通镜片和功能性镜片;从设计上可分为球面镜片、单非球面镜片、双非球面镜片以及自由曲面镜片等。
校史馆的建筑案例
台湾大学校史馆位于校园东门入口,南面椰树大道,北靠傅钟广场,东临农业陈列馆,西毗文学院,校史馆(旧总图书馆)起造于1929年台北帝国大学(1923-1948),历经五次扩建终至今日规模。
同济大学校史馆又叫做同创楼,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地上3层,建筑高度176米,于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入使用。
北大校史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首层的“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地下一层的“专题展和地下二层的“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展”三个展厅,同时设有研究室、资料室、藏品室等。
校史馆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我觉得应该从如下角度来分析——宏观角度,外形设计上,应该是有个象形的,更好有个重要意义;内部框架结构上,要考虑更大空间的利用。
打开对外窗口 校史展览馆作为学校发展史、精神文化等集中展示的平台,是对外宣传学院的重要窗口。学校每年的招生季,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参观该校校史展览馆更全面了解学校发展历史,以及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帮助家长作出正确的抉择。
使用颜色 可以为墙面带来活力,墙面的颜色绘画的选择应根据周围环境进行排列。墙面的颜色校园应该是明亮而丰富越好,并应被视为墙的环境功能。
序厅是观众进入校史馆看到的之一个区域,一般可在序厅中雕刻校史馆的名称,辅以文化设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立面,简洁精炼地塑造并传递学校的整体形象,成为观众感受学校历史文化的之一个美学符号。
而设计阶段则是纵向的工作,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主要由空间划分、氛围营造、重点展项、展墙版面及局部空间设计等几部分组成。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含了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对展览内容的解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