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厅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图形化的展览策划工具,其优势是帮助策划人员集中思路、理清思维、规划空间布局实现展示效果更佳,进而实现高效的展览策划工作。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展厅思维导图的定义
展厅导图是对展厅的空间结构图以及展品摆放等展览的主要信息进行整理、概述和构建的图形化展览策划工具。一般采取“层次”这一思维方式,梳理各级展品摆放方案,突出主题,使展览更具逻辑性和结构性。
例如,当策划一个展览时,首先需要考虑展览的整体构架与方位,然后确定每个展区的主题,安排展品展示的先后顺序,最终形成展览的统一思路和核心主题,而展厅思维导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工具。
展厅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参考各类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利用线条、图形、颜色等多种方式描述展览空间,使之更形象、合理、美观。在展览前的预演阶段,可以通过实践及相关专业的交流,提前发现及解决展览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2、展厅思维导图的特点
展厅思维导图是展览策划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之一,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空间清晰:通过制作展厅思维导图,可直观呈现展览整体布局和展品展示,使人一目了然。通过导图来规划展厅空间,能够快速显现整个展览的思路和构思。
(2) 主题鲜明:在导图中,通过良好的分级和组织,可以将各种展品与空间进行高效有序的融合,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让展品得以充分展示,并突出展览的总体主题。
(3) 全息呈现:利用展厅思维导图制作出来的图像,可以非常直观地呈现展览场地的布展情况,有助于企业、策划方与设计团队从全局上对展览的整体性进行把控,做到“前期策划、中期检测、后期评估”等方面的监控。
3、应用场景
展厅思维导图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各类展会、博览会、美展等展览活动,另外也适用于各种展厅内的空间、展品分布规划。例如企业内训场地的规划、博物馆布展、图书馆书架摆放等自由度较高,需要集中思考,理清思路、规划方案的场景。
展厅思维导图常常用于策划会议上,作为参考和讨论的基础,为策划者提供实际操作帮助。展览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文艺设计公司等,在展览设计方案阶段也会使用展厅思维导图,方便交流和完善设计方案。
4、展厅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展厅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类似,主要需要考虑以下步骤:
(1) 确定展览主题:展览主题是导图的直接对象,而导图则是展览主题展现的工具。
(2) 划分展区:对于高大场馆,采用分区展示的方式。对较小的展馆,则可以采取线性展厅布局。
(3) 写入各种展品、素材信息:展品是展览的灵魂,每个展品都需要详细介绍并标明摆放位置。有些展览可能还需要有多媒体、音乐以及背景和道具的辅助等素材,也需要编组时考虑。
(4) 完整导图创作:将所有元素组织集成在导图里并进行规划和安排。在设计思路上,需要尽量符合交互式、魅力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
(5) 调整、改进:导图完成后,还需要反复核验、调整,以保证展览主题、展品、素材等各要素的全面合理性。此外,实践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会商也是展厅思维导图改进不可或缺的一环。
提醒:对于复杂的、对流程、形象及结构极为敏感的项目,建议采用三级展厅思维导图,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展厅思维导图的使用,是展览策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素材,帮助策划人员及设计师更加直观地理清思路,达到高效的工作目标。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