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城市展厅开放回顾,以及城市展厅开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根据馆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本支部的工作计划城市展厅开放回顾,2009年5月5日下午,业务管理处联合党支部组织城市展厅开放回顾了一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学习,全面感受发展中的新北京。支部还邀请业务管理处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的群众参加,共有33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她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为主题,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北京古城变迁的历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等。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许多精美的沙盘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4D动感数字影片《游览北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多个专题和多个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未来北京规划发展的宏伟目标。当我们穿梭时空,回顾过去,感受未来,我们感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之快,之便捷在世界屈指可数。我们在生活中切实地体会着北京的发展,在4D的环境中亲历着近乎触手可得的未来。
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以302平方米的面积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和未来的现代化风采。当我们在模型上寻找到国图的位置时,沙盘中的国图二期还没有显示出来,我们感叹国图发展的新变化。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CBD大模型,奥体中心功能区的展示,故宫模型展区,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古称变迁展区等项目。在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场模型前,大家仔细观摩,认真品评。水立方的蓝色外表和鸟巢模型发出的红光象征水和火,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如一条虬龙曲折蜿蜒,这些都蕴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体现出绿色、环保、和谐、人文的科学发展的理念。
参观活动中大家畅谈感想,热烈讨论北京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就北京市的交通规划、城区功能规划、具体建设方案等各抒己见。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了解了北京市的建设成果,又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了解北京、热爱北京、共同参与北京建设的热情,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认识。
中国馆介绍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开工时间: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2010年2月8日
建筑面积:三层,15000平方米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更高、更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更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更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
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 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在中国馆“低碳”展区的结尾部分,荷花与水帘组成动人的“感悟之泉”景观,占地达250平方米。水帘上还能显示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语。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莲叶何田田”的意境,也可在此进一步感悟中国城市和谐、美好的未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橙牛数字慧’,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馆介绍概况: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展观展之路。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的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层叠出挑层叠出挑层叠出挑,成成成成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主体主体主体——东方之冠东方之冠东方之冠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以舒展以舒展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成为开放、柔柔柔柔性性性性、亲民亲民亲民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二者互为对仗仗仗仗、互相补充互相补充互相补充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统一整体统一整体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元素是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以“和谐城市”的理念,因为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下面就以和谐这一理念 来阐述世博会个各主题国家展馆的和谐理念
首先是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第二是英国国家馆 ,英国国家馆确定设计方案为“创意之馆”,在英国馆,参观者将通过“绿色城市”、“户外城市”、“种子圣殿”和“活力城市”的展示进入“开放公园”。 “绿色城市”中,参观者可以“鸟瞰”英国的四大首府——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当城市建筑和街道被抹掉后,这些地图中剩下的是这四大城市中大片的绿色区域和茂盛苍翠的城市景观。 在“户外城市”,参观者头顶上是一个“倒垂”着的缩小版的典型英国城市,还将感受到“光雨”散落在身上的效果。 “种子圣殿”是英国馆创意理念的核心部分,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植物的活力将在“活力城市”迸发出来,这里将展示种类丰富的植物,通过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现植物与自然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介绍在英国的世界级顶尖科学家们的最新科研工作。 “开放公园”是对城市律动的鲜活展示,在这块足球场大小的开放空间里,参观者将有可能看到以独特方式呈现的莎士比亚剧目演出,和足球运动员来个互动,欣赏前卫时尚的现代艺术表演,甚至是在板球运动中试一下身手。计划2009夏天之前将开工建设。创意展馆是一个独特的展示装置。它安置在一个乡村田间,上面是森林遮盖,两侧是草地形成的斜坡,观众席,展览区,商店以及接待区均坐落其中。
第三是日本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展馆”,将与自然共呼吸,似乎延续和继承了爱知世博会的主题理念,并融入上海世博会主题。展馆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更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在结构方面,由于日本馆采用了屋顶、外墙等结成一体的半圆形的轻型结构,使得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日本馆将融合了日本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两种形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的讲述,让参观者在视觉、触觉、听觉的感受下,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态。
第四是墨西哥国家馆,墨西哥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将展示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和梦想。展览的之一部分为“回顾过去”,投影到地板上的三个屏幕将分别反映墨西哥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和19世纪城市的风貌;第二部分为“了解现状”,空间中充满了不断运动和投映的元素,代表着城市的现实动态。在这里,就好像站在现实的窗口前,参观者能够看到墨西哥的现状;第三部分则为“展望未来”,主办方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些互动表格,其中列出了一些信息,用于交流与创设更好的墨西哥发展计划、未来项目以及可持续环境计划。在整个旅程的终点,参观者将通过一个有三个屏幕的狭小空间,看到位于展厅顶部的风筝广场的实时图像,图像将显示正在广场进行的活动,随后参观者会被邀请登上广场,成为广场活动的一部分。
风筝广场是墨西哥馆的核心。风筝在民族方言的名称是“语中的蝴蝶”之意。风筝是连接墨西哥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个要素。参观者可以在墨西哥馆里购买风筝,或者亲手做一个风筝,然后在风筝广场上放飞。由风筝组成的森林代表着墨西哥人对未来的期待,广场上的人造绿草表达了墨西哥人对城市绿地的关注。人们可以在绿地上进行各种活动,诸如读书、野餐或是在阴凉处随意地休憩;绿地上空,风筝在飞翔。
第五是俄罗斯国家馆,“城市与人”为主题的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更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展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
俄罗斯国家馆位于世博会C片区,占地6000平方米。俄罗斯国家馆日定于2010年9月28日,届时,俄罗斯馆将举行大规模的文化庆祝活动,来自俄罗斯联邦的多个文化演出团体将为参观者呈现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精彩演出。
第六是美国国家馆,美国公布了“欢庆2030年”的参展主题,美国馆展示空间里将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游客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让参观者通过感性游历领悟“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
第七是非洲联合馆,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万6千多平方米,占地规模相当于3个半标准足球场,4个外立面的面积总和达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更大的一个。展馆室内净高9米,馆内各国家的占地面积均为250平方米。有42个非洲国家和1个国际组织(非盟)将在非洲联合馆内进行展示。
第八是印度国家馆主题为 “小”展馆融合“大”景象
上海世博会印度馆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展馆的圆拱形大门,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诗;广场地面为陶土与青石修建,灵感来自瓦那纳西的兰浦尔宫殿,通过内置水管实现制冷;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让参观者宛若置身于佛法圣地,找回内心的宁静。
印度馆设计师之一Naidu表示,古色古香的印度馆其实内含高科技元素。印度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均为可再利用材料。建筑设计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励重复利用。采用更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学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并将展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中央穹顶外覆各种草本植物,配以铜质生命之树,楠竹网格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织就了一个吸音天花板。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
同时,印度展馆也展现了城市生活的演变,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社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城乡之间如何以贸易和服务的交换获得更大程度的和谐共处。
此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印度科技产业,如创意设计、科学技术以及最新技术的展示也将是展示重点,包括信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多家印度前沿公司也都将在世博会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九是上海世博会世界气象馆,主题: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采用“云中水滴”展馆外形设计,设计理念:气象馆的展示内容与建筑物外观进行一体化设计,以达到最充分的体现自建馆特色和优势。
在整体建筑设计上:将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气象馆的建筑将是一个“会呼吸的皮肤”,即以人的“皮肤”来比喻“墙体外层”,使整体建筑不仅能防风、防雨,而且还要能透气,使用节能的方式,降低空调使用率,使展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建筑造型构思:从气象概念出发,以“云”为构思的基本出发点。以四个大小各异、方向不同的白色的扁圆球体相结合,形成的组合体从各个角度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朵云。 亮白色的膜结构造整个建筑外形,简单轻便,节省材料,符合临时建筑定位,又有展览建筑需要的亮丽外观。 膜布上均匀布满点,当喷雾都开启时候,整个建筑呈现一团云雾的效果,如果阳光高度角小于42度,在中间步行广场上的观展游客,面向气象馆,还可能看到包围建筑的彩虹。东北部设咖啡厅,咖啡厅外膜采用透明膜,让咖啡厅可以直接借“特钢大舞台”等景观,且不会引进过多的太阳辐射。总体平面布局:展馆南侧作为观展人流主入口,设室外、室内等候区。北侧作为货运出入口,兼作VIP出入口。
场地周边为浅水池布满,建筑“漂浮”在水池中央,3个出入口各有一条道路。门口到用地边界为顺滑坡道连接,满足无障碍通道的要求。
第十是德国馆,该展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C区,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是参展国能够申请到的更大面积。即使这样,要全面展现德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风貌,难度还是相当大,这不仅是因为需要展出的内容太多,更因为中国公众对德国的好感和对德国形象有很大的期待。对此,斯图加特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艺术设计总监何德林深有体会,他是德国馆展览方案创意设计中的主导人物。为了更加贴切地反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何德林和其他设计师在研究展馆亮点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后确定的亮点之一是在“动力之源”展厅顶部悬挂一颗直径3米的金属球,球面装有数千根发光二极管。参观者站在锥形体大厅内的三层环廊上,人们在讲解员引领下很快就会发现,通过自己的呼声和动作会使金属球摆动起来,亲身体验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意境展示出德国精髓 。
第十一是法国馆, 2008年6月18日上午,法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在世博大厦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法国馆也同时揭开神秘面纱,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呈现一座“感性城市”。法国是之一批正式确认参展的国家之一,法国馆位于卢浦大桥附近的黄浦江南岸,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
据法国参展局总裁弗莱士介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通过“感性城市”得以体现,其展馆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法式园林,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等,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同时,现场还会播放法国城市环境声效,参观者可以通过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性元素,体验法国形象和魅力。
从发布会上播放的三维动画以看到,在展馆内,参观者从排队等候开始就可领略法式园林的垂直绿荫,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游客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参观路线的另一边则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通过一些法国老电影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阐述城市生活印象。
展馆的灯光照明将十分美妙,将由曾经组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灯光照明的乔治•萨克斯通完成。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能将水排干,便于各式文化节庆活动在此平台上展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法国馆即使在晚间也能再次焕发光彩。
花园是中法建筑文化的共同点,美食也不例外。展馆顶层精致的法式餐厅,著名料理师将展现法国厨艺的多样性。穿过餐厅,漫步于屋顶的法式花园,黄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感性城市”外观简洁明了,将以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突出法式庭院风采,尽显水韵之美。设计师将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从各方视角探讨法国形象标志和魅力,并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以上就是我对2010世博会的各个主题展馆的部分解释,由这个解释我想到了其实我们学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就是将设计要求与设计理念有机的结合作出一种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与自然相互和谐的作品。
世博会的中国馆里有什么?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进入中国馆先坐电梯到之一展区“东方足迹”,电梯模拟的是和谐号动车,一进去是“倒挂的城市”、“标有地名的斑马线”,再然后“春天的故事”,在这里中国馆主题电影《历程》,是由陆川指导的,电影描述的是几代中国人的奋斗历程,包含了好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大庆油田的开发,香港澳门回归,汶川地震等。
接着是“岁月回眸”,这里展示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里面有各个年代家居的东西,如老旧的电视机、收音机(播放经典歌曲)、书籍、墙画、桌椅板凳等,还展示有不同年代人们的不同潮流服饰。
然后“智慧长河”,展出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秦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及其他国宝。接着是童心畅想和希望的大地,展出了好多来自祖国各地当然包括宝岛台湾的小朋友的画作。
第二展区是“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约10分钟的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观赏的亮点。
第三展区是“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 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展示都是强调低碳的。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了哪些东西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更高、更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陆川告诉记者,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更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更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与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世博中国馆里有哪些内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城市展厅开放回顾,以城市发展中城市展厅开放回顾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之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更高、更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城市展厅开放回顾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更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更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引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2]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2]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编辑本段]亮点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在白天就是吸引目光的焦点所在,到了夜晚,绝妙的灯光效果将让“中国红”更加鲜亮。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更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濒临失传“三斩斧” 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核心区,规划中的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3万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馆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
是的,有各省馆,更是异彩纷呈,各有各的特色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内部陈设
之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城市展厅开放回顾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更高、更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城市展厅开放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城市展厅开放回顾!南京城市展厅开放回顾!》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更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城市展厅开放回顾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更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2]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2]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2]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